硬件

1984 年的苹果公司在市场上早就不是初出茅庐的小白了。彼时,苹果二代已经销售了好几年。其采用的是原始的基于 BASIC 语言的操作系统,同时还有一定的处理磁盘文件的能力,但售价比竞争对手要便宜得多。和 CP/M 机不同,它还可以显示图像。下一代的 Apple Lisa 价格则非常高昂(1983 年售价 9995 美元,相当于现在的 25811 美元)。Apple Lias 并没有风靡世界,但它的推出使得苹果的设计师可以改进新的基于图形的 UI。最终,在 1984 年,咱们这篇文章的主角,苹果麦金塔电脑横空出世了。

麦金塔电脑售价 2495 美元(相当于现在的 6140 美元),配置如下:

  • 7.8 MHz 的摩托罗拉 68000 型 CPU

  • 128 KB 的 RAM(后面增加到 512 KB)

  • 9" 512x342 的单色显示

现在的工作环境中,几乎不可能再看到麦金塔电脑,但好在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器体验一把。我强烈推荐各位读者通过真正的系统去安装磁盘镜像,比起单纯看视频或者看我的文章,动手体验的感觉一定会更好。

模拟安装

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在你的电脑上模拟麦金塔的使用体验。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直接在浏览器中打开在线模拟器进行体验,但由于运行环境是浏览器,所以我们无法安装软件。对于那些想要追求更真实体验的读者,我建议你们使用更成熟的直接在系统上运行的模拟器。这种模拟器很多,我觉得最好用的是 Mini vMac。上手之前,你得先下载这些东西:

  • 模拟器本体
  • 苹果麦金塔的 ROM 镜像(名字是 vmac.rom,大小大概 128 KB)。出于法律原因考虑,模拟器的作者并没有直接将镜像集成到模拟器本体中,所以我们需要自己下载(很容易找到)。之后,把镜像文件和模拟器放在同一个目录下
  • 启动磁盘镜像文件(我使用的是从这个页面下载的 system 5.0 和 system 7.0 版本)

之后启动模拟器,点击磁盘图标:

我们的“麦金塔电脑”只差一步就可以正式运行了 —— 目前他还找不到系统磁盘。在文件菜单中,我们选择“打开磁盘镜像”,并选中之前下载好的启动磁盘镜像文件,之后就可以正式使用了。

此外,你也可以从网上下载使用其它的磁盘镜像,使用方法不变。

操作系统

启动之后看到的主屏幕是这样的:

这个界面的改进非常大,要知道,之前的苹果二代仅支持使用基于文本的控制台界面:

可能苹果并不是从 0 开始打造这个新 UI 的,他们或许在设计上参考了 Xerox Alto。具体情况我们无法 100% 确定,但无论如何,从用户的角度来说,这个界面可以说是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了。

上面的第一张图片是 5.0 版本的操作系统,起初它的功能有一定的限制,但后面陆续新增了一些很好用的功能。举个例子,用户可以在程序之间切换(我不确定程序是否真的在后台运行,也不确定是否可能只在程序之间切换),此外,我可以在图片编辑器上绘画,也可以在另一个程序上打开文本文件:

一些 UI 组件,比如苹果的 logo,Finder app 图标以及回收站图标等,在现代的 OS X 上依然可以看到。但麦金塔电脑不支持使用命令行,操作文件和文件夹也非常困难(在我看来,即使是今天的 iPhone 也有这个毛病)。同时,不存在右键点击这种操作,第一代苹果鼠标只有一个按钮:

最后,能看到一个带有复杂 UI 的系统在一台仅有 512KB RAM 的电脑上运行,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。要知道,现在光是打开一个窗口计算器就需要占用 20MB 内存,而我用来撰写本文的 Chrome 浏览器则直接占用了将近 2GB 的内存。

软件

当然,第一台麦金塔电脑发布的时候,由于系统还比较新颖,相应的软件数量也很有限。

有意思的是,微软很热衷开发适配麦金塔的软件。Microsoft Excel 的第一个版本就是为麦金塔打造的,连微软自家的 MS-DOS 都没有这样的待遇:

文本编辑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,那时候出现的复制粘贴功能一直沿用至今。我可以在图片编辑器中绘画:

之后复制图片,粘贴到另一个程序中:

有意思的是,Adobe Photoshop 的 UI 将近 40 年都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变化:

当时的 PS 不支持图层,但大部分的命令和菜单和今天的 PS 都很像:

支持的格式比现在的 PS 要少很多:

当时 PNG 和 JPEG 还没有登上了历史舞台,但 TIFF 和 GIF 已经出现了。

编程

在系统启动后,BASIC 命令行就不可用了。不过我们可以将其作为独立的程序安装并运行。

比如打印 1 到 1000 中的所有质数:

这并不是一个很成熟的 IDE,但看起来比之前好多了。彼时还有一个很流行的编程语言,那就是 Pascal:

代码中出现了大量的 begin-end 语句,一股久远的年代感扑面而来。另外,解释器(我觉得当时可能还没有编译器)有一点小 bug,我必须使用 r 变量存储范围,因为语句 for p:=2 to (x-1) 无法正常执行。还有一个问题是,只要使用 break 跳出循环,就会报错。

游戏

最后,我们来玩一玩游戏。我不认为那时候的人们会用麦金塔来打游戏,毕竟 2500 美元的价格可不低。不过,确实有一些针对麦金塔开发的游戏。

这并不是一个 3D 游戏,但画面看起来还行。比较可惜的是,模拟器无法正常游玩这个游戏,所以我搞不清楚自己需要操控角色做什么:

下面这个游戏比较奇怪,我觉得它有点像是很火的 Arkanoid,但是砖块却是出现在对面:

下面这个游戏是纯文本形式的:

这个跳棋游戏看起来还不错:

用大炮击落目标,看起来早在愤怒的小鸟出现之前,就有这种游戏形式了:

结论

对我来说,能够操控苹果麦金塔电脑是一种很有趣的体验。但有个问题我至今仍然想不明白,那就是为什么这个系统在当时并没有流行开来 —— 要知道,它的 UI 和软件在当时已经领先了 5 到 10 年。举个例子,MS-DOS 的用户一直到了 Windows 95 版本才能使用长文件名,而 Mac 用户在当时就已经可以做到了:

为什么麦金塔电脑没有成为主流呢?事实上,我也不知道答案,各位读者可以自己想一想。我能猜到的是,上世纪 80 年代的 IBM PC 机(1500 美元)要比苹果的(2500 美元)更加便宜,此外,麦金塔是单色显示,这在 80 年代可能已经过时了。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,麦金塔的硬件在当时是超前的,可以多开窗口。在 4K 大屏幕上操作多个窗口固然是一种很棒的体验,但在 512*342 分辨率的屏幕上打开多个窗口,可能体验并不是那么好。事实上,在当时很少有多开任务的需求。无论如何,我可以确定,苹果的 UI 对计算机行业有着重大的影响,并且鼓舞了开发者在其它平台上进行改进。

感谢你的阅读。如果你对计算机历史感兴趣,还可以阅读下面的文章:

  1. Altair 8800 (1975)
  2. CP/M (1979)
  3. Apple II (1979)
  4. Windows 1.0, 2.0 and 3.0 (1985–1990)
  5. Windows 95 (1995)
  6. Palm OS (1996)
  7. Android (2008)

此外,你还可以阅读这篇文章了解过去一百年间电子产品的发展历程。